一、氧化损坏典型表现
EDI模块氧化损坏常表现为产水电阻率急剧下降(低于0.1MΩ·cm)、压差异常升高(超过设计值1.5倍)、电流效率骤降,严重时模块整体失效,直接威胁工业纯水供应安全。
二、核心原因深度解析
-
进水氧化剂超标
-
自来水中残留氯(Cl₂)或次氯酸(HOCl)浓度>0.1mg/L时,会直接破坏树脂官能团和膜表面电荷基团;臭氧(O₃)或高锰酸钾残留也会引发氧化反应。
-
电化学环境失衡
-
极水室pH异常(阳极<2或阴极>11)加速电极腐蚀,释放Fe³⁺、Cu²⁺等金属离子催化氧化;电流密度超过额定值10%会导致阳极产氯量增加,加剧氧化损伤。
-
材质兼容性问题
-
低成本树脂抗氯能力<0.05mg/L,普通离子交换膜缺乏抗氧化涂层,在氧化环境中易降解。
-
维护管理缺失
-
未定期检测余氯、极水排放不畅、长期停运未添加保护液(如1%NaHSO₃)等问题,导致氧化损伤累积。
三、系统性解决方案
-
强化预处理
-
安装活性炭过滤器吸附余氯/臭氧,或投加还原剂(NaHSO₃,投加量0.1-0.5ppm);在线监测余氯(<0.02mg/L)和ORP(氧化还原电位),数据异常自动切换备用水源。
-
优化运行参数
-
控制电流密度为额定值的80%-90%,避免过高电流导致阳极产氯;调节极水pH至阳极2-3/阴极8-9,定期检查极水排放流量(>0.5m³/h)。
-
升级关键组件
-
选用抗氯树脂(抗氯能力>0.1mg/L)和抗氧化膜,延长使用寿命3-5倍。
-
建立维护体系
-
每3-6个月用0.1%-0.5%盐酸和0.1%-0.3%氢氧化钠交替清洗;停运前用去离子水冲洗至电导率<1μS/cm,注入保护液(1%NaHSO₃,pH4-5)密封保存。
四、行业建议
企业需从“被动维修”转向“主动防控”,通过预处理升级、参数优化、材质改进和维护标准化,构建高可靠EDI系统。
唯赛环保(深圳)股份有限公司提供EDI模块维修、抗氧升级等服务,助力企业保障纯水供应安全。